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
12月21日至22日,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。会议系统总结了2023年工作,分析了当前形势,明确了2024年重点任务。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、部长倪虹作工作报告。
一、盘点2023年重点工作
在房地产市场方面,积极采取措施,会同有关部门出台“认房不用认贷”、降低首付比例和利率、实施支持居民换购住房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、降低二手房买卖中介费等政策工具,指导地方因城施策、一城一策、精准施策稳定市场。扎实推进保交楼工作,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。
在住房保障方面,启动了保障性住房建设、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、城中村改造“三大工程”。稳步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、公租房和棚改安置房等建设。支持新市民、青年人提取住房公积金来租房安居。
在城市建设方面,有序推进城市更新,全面开展城市体检,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,完善“一老一小”等服务设施,开展“国球进社区”“国球进公园”活动。截至11月底,全国共实施各类城市更新项目约6.6万个。其中,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.3万个,惠及882万户居民;加装电梯3.2万部,增设停车位74.6万个,增设养老、托育等社区服务设施1.4万个;改造城市燃气等各类管道约10万公里,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在建筑业发展方面,把企业资质审批时间缩短到了2个月。以建造方式变革促进好房子建设,推进智能建造城市试点,开展设计公益培训,打造好房子样板。积极参与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,举办“质量月”活动。
......
二、明确2024年工作重点
会议明确,2024年要重点抓好住房和房地产板块、城乡建设板块、建筑业板块、基础支撑板块4大板块工作。
住房和房地产板块方面,会议明确,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,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新形势。稳定房地产市场,坚持因城施策、一城一策、精准施策,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优化房地产政策,持续抓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,稳妥处置房企风险,重拳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。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,建立“人、房、地、钱”要素联动的新机制,完善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基础性制度,实施好“三大工程”建设,加快解决新市民、青年人、农民工住房问题,下力气建设好房子,在住房领域创造一个新赛道。
城乡建设板块方面,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,把增进民生福祉、推进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,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。积极推进城市更新行动,做实做细城市体检。研究建立城市设计制度,再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,重点解决加装电梯平层入户、停车难等问题,建设一批完整社区,补齐一老一幼等设施短板。
建筑业板块方面,会议明确,深化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持续在工业化、数字化、绿色化转型上下功夫,努力为全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,打造“中国建造”升级版。大力发展新型建造方式,稳步推进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,抓好智能建造城市试点,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。优化建筑市场环境,强化市场监管,高质量开展清欠行业企业账款工作。
基础支撑板块方面,适应从解决“有没有”转向解决“好不好”的要求,大力加强基础性工作,为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。完善工程建设标准,围绕建造好房子,发布住宅项目规范。
......
本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2024年房地产政策的发力方向,我国住房发展正从“有没有”进入到“好不好”阶段,“好房子”供给量增加也意味着将促进更多改善性住房需求入市,未来改善性住房需求仍有较大释放空间。房地产行业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市场超调后,随着供需两端政策的协同发力,“有利因素”正在不断增加,2024年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实现筑底企稳。